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数据-> 分析解读->

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5-15 09:38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2013年第一季度,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进入到“后危机时期”的复苏阶段,但进度上表现不一,中国、印度、东盟等亚洲国家是“高速”复苏的地区,经济增速基本上趋近于潜在增长率,且经济形势基本稳定;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国家处于“中速”复苏,金融市场的效率得到逐步恢复,家庭资产负债表也得到明显修复,在新能源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经济逐步进入到上升周期,但经济形势不够稳定,经济增速也尚未进入潜在增长率的区间;欧盟、日本等国家(集团)仍处于危机风险的消化期,经济增长的新支撑力量尚未形成,巨额的银行风险资产和政府债务仍未有效化解,尽管经济显示出较明显的复苏信号,但复苏形势多变,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处于“低速”复苏期。面对“三速”复苏的国际经济形势,处于“高速”阶段的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我们把握主动、迎接挑战的重要举措。

  “中速”美国的产业再造与“低速”欧盟的复苏前景

  根据IMF的划分,美国经济属于“中速”复苏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传统制造业基础创新是支撑美国经济复苏的核心力量。欧盟(欧元区)在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欧洲央行的主动参与机制得到强化的情况下,债务危机继续蔓延的风险得到控制,但危机的消化仍有赖政策和经济的双重支撑逐步完成,“低速”增长将成为2013年欧盟经济的主要特征。

  “中速”复苏:美国式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再造

  作为复苏的第一步,美国必须解除危机带来的风险和紧缩性影响,修复美国金融市场的资本配置和定价能力;第二步,培养美国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量,形成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新的结合点,形成必要的市场热点并注入信心支撑;第三步,构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联系机制,一方面在新产品、新工艺和新工序上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在能源成本、物流成本、信息成本和生产组织模式上推进基础创新;第四步,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多元化的金融衍生品,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资产组合能力,逐步退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的全面有效对接。从进程上看,2011年美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复苏目标,2012年美国在第二步上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2013年预计将在第三步复苏进程上取得重大突破,而2014年以后将逐步启动第四步复苏方案,利用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特殊地位实施“逆向”调控,抢占后危机时期的战略性先机。本文着重对美国2013年的第三步复苏方案展开研究与预判。

  首先,美国宏观经济复苏环境已经基本稳定。2013年第一季度,预计美国经济增速将达到3%左右,进入潜在经济增速区间。而美国主要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为美国总供给的扩张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其次,美国私人投资持续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根据2012年四季度的年率情况测算,2012年美国私人资本国内投资达到20841亿美元,继续保持投资增势。整个投资偏重于新产业的产能扩张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度不断增强。再次,“中速”复苏是美国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的正常增速。根据美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特点,在新兴产业和技术的推动下,美国面临着传统制造业生产设备改造、生产布局调整和生产组织方式重构的压力,表现在宏观经济因素上就是企业实际折旧速度加快,导致宏观经济的资本积累程度明显下降,而技术和管理创新带来的效率提升又需要通过金融市场的支持转化成为新增投资后逐步发挥作用,美国宏观经济处于一个资本加速消解和加速积累的特殊时期,中等增速符合这一时期保持产业稳定和结构升级的需要。一旦美国传统产业技术设备改造和新产业组织方式完成,资本加速折旧因素消失,经济增速将迅速提升一个百分点左右,进入到3%的潜在经济增长区间,美国宏观经济的前景较为明朗。

  “低速”欧盟的风险化解与经济复苏

  我们预计,在欧盟的经济复苏进程中将依次表现出以下四个阶段的特征:一是出口扩张和顺差积累阶段,当前欧盟(欧元区)经济就处于这一阶段之中;二是产业增长、失业率消退,经济增速显著上升的阶段,预计2014年中期以前欧盟就将逐步进入这一时期;三是宽松型货币政策在欧盟经济企稳态势明显后的退出阶段,预计将在2015年中期启动相应的退出安排;四是经济结构调整、国际分工地位再确立和经济增速放缓的阶段,预计2016年的欧盟经济就将逐步形成上述典型特征。

  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复苏模式尽管在阶段构成上差异很大,但都表现出以下的共同特点:第一,两个经济体的复苏都包括金融市场修复、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振兴和重构国际竞争优势等阶段,只是排序上受到不同经济环境和特殊矛盾的影响而有所不同;第二,两个经济体在经济复苏的进程中都将有宽松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退出安排,坚持市场的基础性地位,保持政府有限干预理念是经济复苏阶段的重要理念;第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升都是两个经济体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手段,也是经济逐步摆脱中、低速增长,从而进入经济增长周期的坚实基础。从复苏的特征上看,美国的内生性增长特征明显且复苏进程较快,而欧盟则属于混合型复苏,受到外部因素的较大影响。因此,在“后危机”时期,美国仍将超越欧盟保持对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的支配地位。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下的转方式与再平衡

  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8855亿元,同比增长7.7%,而环比则增长1.6%,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增长下的平稳状态。面对世界经济的“三速”复苏的格局,我们既要把握好主动性,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也要增强紧迫性,坚持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序转变。

  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房地产市场销售带来紧缩性影响

  一季度,宏观经济增速为7.7%,较2012年第四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比2012年全年增速低0.1个百分点,宏观经济总体上在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运行。

  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情况。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8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35.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1.2%。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992亿元,同比增长61.3%,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51.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69.0%。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为61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0%,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18.1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424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9%,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加快5.4和13.9个百分点。当期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与房地产商土地购置面积的下降和待售面积的上升形成明显的反差,说明房地产市场在新房市场和二手房市场间出现了分层,房屋销售量和销售额的上升更多地来自对存量住房市场的投资调整,以规避“国五条”对二手房交易的抑制和新增的税负成本。由于二手房销售并不是G D P的构成部分,则其交易量和交易额的快速上涨影响了一季度的投资和消费增速,也成为导致经济增速再次下滑的重要原因。

  经济结构持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中,最终消费对G D P增长的贡献率是55.5%,拉动G D P增长4.3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G D P的贡献率30.3%,拉动G D P增长2.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 D P的贡献率是14.2%,拉动了1.1个百分点。内需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而消费在其中占有主导性地位。从形成因素看,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809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1.9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的非农业收入增速明显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8015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871元,同比名义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6.5%,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3%,财产性收入增长27.0%,转移性收入增长12.2%。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稳步推进城镇化,是保证上述两项收入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保证。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输入性通胀成为管理的重点

  随着欧盟经济形势的逐步趋稳,以出口为复苏动力的欧盟经济将给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变动带来压力;同时,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宽松型货币政策也将加大国际流动性的供给,从而加大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需要对输入性通胀压力有一个通盘考虑,在3.5%通胀控制目标下,综合运用汇率、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手段,在通胀水平上升和汇率水平提高之间取得合理的平衡。

  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社会融资结构有待改善

  3月末,广义货币(M 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年末加快1.9个百分点,明显超过全年增长13%的目标,后期货币控制的压力较大。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65.7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97.93万亿元,存贷比6 7.1 5%,低于7 5%的“红线”,银行系统仍具有一定的信贷扩张空间。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6.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7万亿元。从结构看,当季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44.7%,同比低18.6个百分点;外币贷款占比7.2%,同比高3.8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8.5%,同比高1.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13.4%,同比高8.8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0.9%,同比高4.9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2.2%,同比高2.0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1.0%,同比低1.2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中期票据的迅速增长与“影子银行”的风险高度相关,值得引起关注,并认真研判。

  积极推进创新驱动战略 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

  尽管世界经济处于“三速”复苏的格局,但在各国的复苏方案中,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都是各国经济振兴政策的重中之重。对于我国,同时面临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共同挑战,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以创新为动力,整合各类经济资源的有利因素,转化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就成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战略的必然选择。

  创新驱动战略的基本框架和推进方案

  创新驱动战略作为宏观经济战略的核心取向必须要坚持以下三项原则:一是创新原则,二是融合原则,三是包容原则。在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创新驱动战略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应包括:技术上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组织方式上的协同创新。第二,构建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下大力气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要积极促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第三,要完善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创新支持政策体系是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措施。

  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货币金融政策

  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货币金融政策的要点在于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放大财政政策效力,形成创新发展的货币金融政策体系。主要包括:

  首先,加强政策性金融对自主创新的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对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项目等提供贷款,给予重点支持。其次,引导商业金融支持自主创新。政府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商业银行对通过国家和省级立项的高新技术项目,应根据投资政策及信贷政策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第三,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支持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对创新活力强的予以重点扶持。第四,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批准创新活动活跃、金融基础较好的地区作为创业风险投资活动的先行先试地区,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法律保障体系。依法对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进行备案管理,促进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规范健康发展。最后,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公司债券。

  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财税政策

  财税政策对于创新驱动战略具有基础性作用,是激励创新活动、推广创新成果应用、提供创新风险补偿的直接政策手段。我们在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中建议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在实现“十二五”提出的研发投入占G D P的比重达到2.5%的前提下,形成国内的一系列“创新中心”,并使其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左右的国际高新技术集聚区的平均水平。切实保障重大科技专项的顺利实施。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20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在8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以各地申创的“创新中心”为试点,尝试制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税收政策。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三年内免征所得税,两年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完善促进转制科研机构发展的税收政策。对整体或部分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科研开发自用土地、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的政策持续到2020年。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认定之日起,2020年前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社会资金捐赠创新活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其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基金的捐赠,属于公益性捐赠,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作者简介:闫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鹏 财政部科研所副研究员)

  ■背景链接

  一季度财政收支状况

  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32034亿元,增长6.9%,比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全国公共财政支出270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919亿元,增长12.1%。从财政收支形势上看,财政支出的仍然保持较大的扩张力度,而结构性减税则已经开始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状况,财政收入增速较G D P增速低0.8个百分点,在积极财政政策有序推进的同时,财政收支形势总体趋紧。

  结构性减税政策效力显现,财政收入转入低速增长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速仅为6.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4606亿元,同比下降0.2%;地方财政收入(本级)17428亿元,同比增长13.7%。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27399亿元,同比增长6%,比去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幅较低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受经济增长趋于平缓,实施结构性减税,一般贸易进口增幅低以及去年年初清缴入库2011年末部分收入、基数较高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主要是房地产市场成交额增加,相关地方税收相应增加。

  坚持民生支出的持续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支出270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919亿元,增长12.1%。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4044亿元,同比增长5.3%;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12378亿元,同比增长2.1%。地方财政用地方本级收入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地方财政支出22993亿元,同比增长13.4%。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保障。

  欧盟经济复苏将经历四阶段

  第一阶段:出口扩张和顺差积累阶段。主要表现为由于主权债务危机和宽松型的货币政策导致欧元对世界主要货币贬值,欧元区(欧盟)国家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增强,受到国内(区内)消费增长缓慢的影响,主要企业的经营活动重点转向海外市场,出口持续扩张,并导致贸易顺差的快速增加。出口竞争力的增强一方面为欧盟企业提供重要的市场需求,同时也为欧元区企业融资环境改善提供了重要的支撑。2012年第四季度欧盟经常项目顺差达到314亿欧元,较2011年同期的218亿欧元增加近100亿欧元。

  第二阶段:产出增长、失业率下降和经济迅速恢复的阶段。随着欧元区出口环境的改善,企业活力得到提升,产品研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等活动逐步恢复并扩张。在较宽松的货币环境、良好的顺差积累的支持下,企业具有重启闲置产能,增加用工人数的能力,失业率开始逐步下降,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支出减少,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开始得到逐步修复。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经济复苏与美国存在明显的不同,闲置产能和劳动要素的利用是欧盟经济复苏第二阶段的显著特征,不存在资本加速折旧等经济增长“漏损”因素,在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快速增加的推动下,欧盟经济有望先出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根据一季度欧盟失业率的变化情况,目前失业率还处于缓慢上升阶段,预计将持续至12-15个月之后出现快速下降的情况。

  第三阶段:宽松货币政策在欧元区经济企稳态势明显后退出阶段。随着欧元区经济的快速复苏,欧元资产的价格得到良好的支撑,欧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得到了恢复与加强,欧盟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融资能力快速提升,货币乘数扩张、金融企业的运营能力明显改善,大量的国外资本进入到欧盟各国。在这种情况下,宽松型的货币政策应启动退出程序,适度提高市场利率水平,控制通货膨胀的风险。最佳退出手段是由欧洲央行将持有的主权债券和商业银行抵押资产顺价销售,一方面回笼欧元货币,另一方面取得救援的“投资”溢价,欧盟各国可考虑将溢价收益作为补充ESM资金的重要来源,为将ESM资金总额加强到10000亿欧元提供支持。

  第四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国际分工地位重构和经济增速回落阶段。随着欧盟宽松型货币政策的退出,欧元市场利率和汇率开始上升,产品的出口能力减弱,尽管内需的扩张可以抵销部分外需的下降,但仍将有部分企业出现过剩的生产能力,企业的营利能力和扩张能力下降,经济出现小幅减速。为应对这一风险,欧盟企业将启动结构调整和生产技术创新策略,争取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和更好的国际分工地位,传统产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逐步加强。在大规模的新兴产业建设完成和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前,总体上表现为企业内生性的资本积累减缓、固定资产实际折旧加快的情况,欧盟经济增速将有序放缓,直至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和国际竞争优势。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