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热点->

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更需要扩大开放

来源:21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0-08-26 11:32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再次提出并解释了中国要如何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他也再度强调,“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出口一度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这也引起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中美经济需要进一步再平衡的问题,即中国降低储蓄、增加消费,美国需要增加储蓄,减少财政赤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出口遭受严重冲击,中国决定扩大内需,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就是从这个时候,中国经济开始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数据显示,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

  自1980年代始,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引进产业资本,形成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出口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成为“世界工厂”,是典型的加工贸易。这种模式有利于吸收农村过剩劳动力就业。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加重,这种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比较优势逐渐遭到削弱,而国内出口企业也存在“代工依赖”,在价值链上只有很少的利润,无法支撑更多研发投入,并因为不掌握市场而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

  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尤其是贸易摩擦升温对传统的加工贸易构成冲击。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后,一些国家正在利用非市场手段试图重组全球分工体系,调整目前的供应链布局以实现本地化生产。这必然会对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一定潜在冲击,并影响到出口。

  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全球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因此,中国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因此,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中国主动调整发展方式与动能结构,也是为了应对全球化逆流以及外部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挑战。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强生产与市场的独立性,减少对外部产业链和需求的依赖,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必然的趋势。

  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为了促进建立强大的内需体系,中国正在推动一系列市场化改革,释放各种要素的创新动能,提高供给质量,补足产业链短板。在内需侧,除了推进新基建投资、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外,还需要通过分配改革、消费者保护等强化消费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形成内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十八大以来,中国持续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事实上,建立内需体系更需要扩大开放,只有开放才能逐步与世界规则接轨,创造国际化的竞争环境,吸收和利用国际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倒逼中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并走向世界。

  8月26日是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为亚洲的硅谷,诞生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就是开放所带来的伟大成就。

  事实上,中国大力推进内需体系的建设,将持续扩大需求,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中国将真正成为世界经济主要的增长引擎,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强化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这对中国与世界而言是双赢的结果。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