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访谈-> 传媒精英->

浙江大学韦路:要培养领袖式人才

来源:网络 作者:中国产业网 发布时间:2012-05-21 11:36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韦路作客搜狐传媒访谈,畅谈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主持人:您是从美国学习然后回到这边当老师的,您觉得媒介融合,就是国内和国外的发展现状有什么差别?

  韦路:从业界上来讲,我觉得现在区别不是很大,就是从技术上来讲,从整个产业发展上来讲,更多还是一个人的区别,意识的区别,包括观念的区别,还涉及到一些管理的区别,再加上我们的传媒教育还是有一些差距。因为我们现在有一些高校也在开设媒体融合相关的课程,但是目前来讲呢,也都没有非常明确的想法,应该怎么样去开。

  主持人:都在探索?

  韦路:对,因为这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比方说像密苏里大学,它们在这个方面可能做的比较领先一点,这个已经在关注他们的做法,但是中国又也一个特定的国情,所以也要去探索一下怎么样去寻找一个适合中国当前现状的一个培养模式,所以我觉得像现在的活动比较好,媒体融合的业界从业人员和学界的学者在一起可以由一个交流,大家比较清楚业界现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融合式的人才,我们就可以相应的去做一些针对性的设计课程。比方说昨天晚上也是很杭州的一个沃飞,他们搞裸眼3D电视的一家公司,因为我们都在一个城市,所以也碰到一块儿,大家非常感兴趣,从未来的角度来讲,可能3D是很重要的发展趋势。他们希望能够和我们建立一个联合的实验室,就是往3D技术方面做一些培训,做一些内容生成,包括做一些研究,这样就可以使真正的产学研结合在一起,不至于现在让你去培养学生已经是过时的东西,未来他们毕业之后压力就很大。

  主持人:发展也非常快?

  韦路:对。所以可能我们要求学习能够做到比业界更超前,至少在观念上,要不然将来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传媒环境。

  主持人:然后您刚才说新闻教学,咱们浙江大学相对于其它的传媒院校,咱们教学方面有什么特色和重点?

  韦路:我们最大的特色是从大二下学期才开始确定专业。学生进来是按大类招生进来的,我们现在是搞学部制,按七个学部来招生,所以和文科相关的人文和社科这两个大的方向,所以你如果要考浙大的话你怎么选两个,如果你是文科生的话要么选人文,要么选社科。人文就包括三大学院,一个是人文学院、外语学院和传媒学院,你只能在这三个学院里面的相关专业去选,如果你报的是社科的话,你就去选择什么经济、管理、法学专业,我想这个应该是浙大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它的基础比较宽,要求你在前面两年修很多可能和新闻传播不是很有关系的课程,那么有利有弊。利可能就是学生宽基础,他学的比较多,知识面比较广,未来可能后劲比较足。弊也很明显,就是专业训练的时间不太够,因为我们知道新闻传播这个学科从学生培养上来讲比较注重他们的实践能力,本来这种实践课就已经很多了,加上我们时间上对他做了一个压缩,相当于只有两年半的时间去学专业,加上还有半年的时间去实习,写论,所以更进一步压缩专业课的时间,就导致我们的学生感觉在专业训练方面是不是略微有一点欠缺,就像传媒学院这样的学校,它非常注重的是实物技能的培养,可能稍微有一点点欠缺,但是我想这也是最大的一个定位吧,因为他未来的定位就是要培养这种领袖的人才,而不是说具体去做一些实际工作,要求他们更多的是能够积累和底蕴,希望他们十年之后能够体现出更多的后劲,而不是上手很快,但是干了十年之后发现再也上不去了,我们现在也在观察这样的模式是不是成功,但是没办法,只能等十年之后我们再去判断。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媒介融合这一块,国外有没有一些媒介融合比较先进的案例,我们可以借鉴的?

  韦路:这个可能待会儿密苏里大学的章于炎教授会专门谈到,他们是研究媒介融合的学者比较多的,他们其实也比较简单,就成立一个媒介融合的新闻中心,把所有媒介形式的工作人员全部整合到一个办公的场地,然后大家能够直接把各种不同的媒体整合在一起,打破了以前按照媒体形式来区分的工作流程,就把它整合起来了。至于说媒介融合今后到底应该怎么做,是不是仅仅把它们放到一块就够了。

  主持人:物理上的。

  韦路:对,一个是物理连接方面的,一个是人他们在一块儿工作,或者说现在要求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需要一专多能,除了自己以前比较擅长的领域之外都要去学习其它媒体方面的技能,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没有新的要求,这个大家也不是很清楚。再加上现在移动终端的发展比较快,未来是不是更多的会体现在移动终端的这种融合上面,所以大家还在继续探索。

  主持人:就是您觉得目前国内发展的媒体中,比较好的案例有没有,或者它的前景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就是您比较认可的?

  韦路:国内媒体融合发展比较好的,据我所知像南都他们这块做的应该还算是很不错的,因为以前我也有一个师兄正好是在南都做全媒体运营官,他也是南都的编委,包括奥一网的CEO,所以他们这块可能目前还算是在国内走的比较前的,包括移动客户端的ipad和iPhone,我觉得设计的还算是比较符合当下读者他们的阅读习惯。

  主持人:用户需求?

  韦路:对,基本上已经体现了比较强的这种融合特性,不光只是把文字和图片简单的从报纸上搬到网上,或者搬到ipad上,包括视频内容,包括一些互动的功能,这些方面的一些加强,可能感觉目前在国内应该还算是比较领先的吧。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一专多能,就是复合型人才,跟我们之前所要倡导的培养新闻专业人才,就是大学毕竟是专业性教育嘛,这样会不会产生矛盾?

  韦路:不矛盾,如果不这样的话未来我们培养的学生可能就很难能够生存下去,因为据我所知美国有一个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他们已经被关闭了。

  主持人:为什么呢?

  韦路:就是这个学院被关闭了,这个在我们看来是难以想象的,因为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如果你知道的话最先是在美国兴起的,上个世纪大概六七十年代在美国进入黄金时间,所以各个大学新闻学院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中国实际上也是在这样的勉强之下发展这个新闻教育的。正当我们现在目前还对新闻传播教育非常热,非常关注的时候我们发现美国有一些学校已经关了,如果你是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有什么样的滋味,你肯定会说我这个学院怎么了,或者这个行业怎么了。

  主持人:可能觉得不需要就给它关掉了。

  韦路:他们的主要原因不是不需要,是因为现有的新闻学院的组织架构和设计难以适应当前媒介发展的现状,他们提了一个问题,是不是单独只靠现有的新闻学院去办新闻教育够不够,因为新闻学院去办新闻教育肯定是不够的,可能需要跟其它相关的学院结合在一起,在他们关闭新闻学院的过程当中,他们新闻学的专业还继续保留,但是没有这个学院了,他们要求学生除了新闻专业这一个学科之外,还需要主修另外一个专业,至少做到主辅或者双主修的培养模式,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你刚才讲的一专多能,或者说你不能只会新闻,不能只会采写编评,因为像这些业务是不难的,你到报社里面去,到电视台里面去实习半年,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但真正难的是你对这个社会的了解,你的这种社会阅历,这个就可能通过其它专业的培养,复合交叉式的模式来形成这样一种优势,所以我觉得这个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所以现在有一些学校也在这样尝试。我们目前还没有强制要求学生必须要去辅修另外一个专业,我觉得这个也需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也许因为我们现有的课程模式本来就强调宽基础的,导致我们的学生对其它学科,其它专业的涉猎比其它的学校稍微好一点。

  主持人:了解,最后问您一个私人问题,您在国外读了那么多年,怎么想到回国任教呢?

  韦路:为什么不呢,回来多好啊。

  主持人:落叶归根。

  韦路:没那么严重,我觉得于公于私都应该回来,于私的话主要是一些家庭方面的问题,觉得回来对整个家庭来讲发展更好,于公的话我觉得不是说大话,因为中国目前发展那么快,也面临很多问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研究的东西和议题,美国是一个相对比较发达,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所以它留给我们去研究的空间也不太多,特别你在理论上往前去推进不是那么容易的,真正比较大的理论,比较有意义的研究发现其实都是在一起发展速度比较快的社会当中才能够产生的,实际上我们回到中国会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会出更多的成果,但事实上我们研究的东西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讲也会更有意义一些。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个当然是毫无疑问的,没什么好犹豫的,所以当时就果断回来了,而且要回就早点回,如果回晚的话很多方面就很难适应。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