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业-> 轻工->

未来五年中国食品产业质量发展将呈现出五个特点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2-06-16 18:20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今年“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制作过程,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到风口浪尖。在当前农产品原辅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大环境下,食品行业如何在成本控制与质量安全上找到平衡点,企业与政府如何携手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未来五年中国食品质量发展之路将有哪些新变化和新挑战?

  作为我国食品安全质量领域的权威专家,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表示,过去五年,中国食品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鲜、功能、绿色已成为老百姓共同的选择,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涌入食品行业,食品企业越来越向上游的原材料领域进军,走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未来五年,消费者对食品消费的升级趋势将更加凸显,食品企业规模化集中的趋势将更加明显,政府监管会突出消费者教育,政府、企业、消费者将形成合力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第一财经:中国质量发展之路有什么特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哪些差异?

  程虹:总体来讲,质量在标准、管理、体系上具有通用性的特点。中国质量发展这些年来,在国际通用性的引用、学习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与国际对标的产品系列越来越多,引进了很多国际知名的质量第三方审计专业机构,我们质量管理体系。

  但是中国质量又有独特的一面。首先来自于差异性比较大,这是欧美企业不曾面对过的。我们14亿人口既有高消费人群,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新增的销售收入主要来自于中国市场,同时我们还有数千万人口刚刚在去年实现脱贫。由于如此巨大的差异性的存在,就必然带来中国质量之道的多元化特点,不能一个模子都对标国际。在安全的基础上,应该有更多的质量差异化和质量多元化的存在,应该发挥多方参与的作用,比如供应链体系就是一种多方参与的模式。

  政府的作用与和市场的作用要有机地结合。我们现在政府的这只手,应该说有很多有效的地方,但对于市场这只手,我们还有很大的短板,需要加快建立市场化机制和市场化的评价体系。

  第一财经:十九大之后,中国走向质量创新的道路。具体到食品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出现了哪些创新的理念和食品安全治理经验?

  程虹:过去五年,中国食品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鲜、功能、绿色成为老百姓共同的选择。很多老百姓买个菜都要看看原料产地,有的商家迎合消费需求还在田间地头开设5G视频直播卖货;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和优质资本涌入食品行业,一些创始人有其他重要行业的从业经历,他们的经营、营销理念与传统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有着明显的跨界优势,食品行业的总体竞争力越来越强;此外,分工也变得更加明确。

  谈到创新,过去五年,中国的食品企业越来越强调品质创新和产品创新。与此同时,越来越强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引入,比如很多传统的中餐食品开始通过预制菜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一些可能面临失传的烹饪技术和手艺通过工业化、标准化的方式传承下来。

  此外,食品企业越来越往上游走,走全产业链发展路径。国家要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光靠农民很难做到,必须走“农户+公司”的模式,如良品铺子直接深入到原产地,与农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稳定货源与原料品质。

  当然,中国食品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在互联网流量模式的裹挟下,网络垄断导致了比劣的趋势,价格低得连原材料都买不到,怎么可能卖给消费者质量有保障的产品呢?我认为,每个企业都得有自己的边界,特别是食品企业不能被资本捆绑,忘记了食以安为先的底线。

  第一财经:在当前农产品原辅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大环境下,食品行业如何在成本控制与质量安全上找到平衡点?

  程虹:中国共有1.5亿个市场主体,其中超千万个市场主体都与食品有关。农产品原辅料涨价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从趋势来看,涨价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这是所有食品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面对原料涨价这一不可抗力,食品企业要在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活下去”乃至“活得好”,我想掌握原材料基地恐怕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解决路径,往上游布局,这样才能不完全受市场周期波动的影响;其次是以规模化生产,降低单品成本来对冲;一些规模较大的食品企业,还能通过不断推陈出新来进行对冲,比如最近国外奶酪原料进不来,就研发出植物奶酪进行替代。

  第一财经:未来五年,我国食品质量发展将会呈现哪些特点?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程虹:未来五年,食品行业会以内循环发展为主,食品在质量创新上也会有较大的进步,这与消费者消费观念提升、整体消费升级和互联网治理有关。第二、无论是零售端、还是加工端、抑或是上下游,食品行业都会出现规模化集中的明显趋势。第三、原材料会向着标准化、规模化和高品质的方向发展。第四、政府对行业的监管将越来越精准,数字化应用会更加深入。政府会积极的做好消费者教育,并逐步减少为消费者的盲目选择,而承担无限的质量责任。第五、我国在制定有关食品质量标准时,会更加科学,会确定更加具体的原辅料比例,比如蛋黄的含量达到多少,才能冠名为“蛋黄酥”,而不是哪怕蛋黄的含量再低,都可以被称之为蛋黄酥,从而误导消费者。

  同时,我们的消费者一定要有最起码的消费知识和理性的消费心理。比如明知一个鸡蛋都要卖2~3块,怎么可能只需花7.5元,就能买到6个蛋黄酥呢?低价(比原材料价格更低)的背后,如果不是基于偶尔的商业促销,只能是做假。所以说,健康、理性的消费心理也是净化食品行业,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率的重要抓手。

  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产品,以质量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将是中国食品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政府、企业与消费者形成合力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