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产经-> 深度->

全球经济已经步入十字路口,中国如何赋能全球化?

来源:21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1-01-26 12:06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新冠病毒变种、全球继续上升的感染病例,叠加疫苗接种计划启动缓慢,正在给2021年世界经济复苏蒙上阴影。在人们焦虑的情绪中,世界经济论坛于25日开启了为期五天的“达沃斯议程”线上对话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在对话会上发表特别致辞时说,“现在,疫情远未结束,抗疫仍在继续,但我们坚信,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黑夜遮蔽不住黎明的曙光。人类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在同灾难的斗争中成长进步、浴火重生。”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5日18时,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达99237358例,死亡病例为2130497例。全球确诊病例超过100万例的国家达18个,死亡病例超过10万的国家有4个。鉴于新冠疫情再度加重和新变种病毒重新出现带来的风险造成持续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敦促各国继续采取强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措施,支持本国经济。

  世界银行在最新《全球经济展望》中将其对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比6个月前下调了0.2个百分点至4%,并警告,疫情未来还可能带来长期创伤,令全球经济走向“令人失望的十年”。国际劳工组织在25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疫情给全球劳动力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去年全年全球工作时间减少了8.8%,相当于减少了2.5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这比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损失的工时多出约4倍。

  全球经济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在开幕式上说,2021年是对未来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有机会通过疫苗走出新冠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同时我们需要使经济和社会更具韧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他强调,各国领导人必须齐心协力,采取积极、果断和包容性的有效行动。

  习近平也认同,今天所作的每一个抉择、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将决定世界的未来。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亟需解决四大课题,包括: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克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鸿沟,以及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面对新的国际宏观形势,习近平提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大举措,包括: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促进可持续发展;继续推进科技创新;继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习近平表示,中国始终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中国将继续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顺畅稳定,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挥超大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各国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动力。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未来的全球化,中国的主张是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全球治理水平,包括全球贸易治理、全球投资治理、全球金融治理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治理,通过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促进世界多种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另外,张建平指出,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推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并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基于中国未来将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不仅能够推动中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

  中国声音越来越受期待

  在全球经济深陷危机的背景下,本次论坛不乏话题,包括:经济增长乏力、收入不平等加剧、气候变化加快、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供应链调整、数字化鸿沟扩大等。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抗疫合作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非常期待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在这场疫情中,中国是最先走出阴影的国家。我相信,世界会非常渴望听到习主席以及其他中国政府官员和商界领袖分享中国的经验,这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将有巨大的帮助。”

  在谈到中国的经济表现和发展前景时,他表示,中国强劲的经济复苏拉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也为其他国家带来了强烈的信心和有益的参考。他透露,鉴于中国已经率先走出疫情阴影,世界经济论坛正准备今年在天津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相信会有很多国家对中国如何通过创新和协作实现经济复苏充满兴趣。

  近年来,中国也越来越重视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发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新形势下,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同世界的对话,主动介绍中国的发展情况和主张,包括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论坛会议,这将有助于中国赢得其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在冯仲平看来,通过去年年底达成的中欧投资协定(BIT),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正在追求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经过7年多的共同努力,中欧终于达成一项全面、平衡和高水平的协定,让中欧关系在全球经济遭遇逆全球化的时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向全球释放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积极信号。”

  关键词:7次全球治理、11次多边主义

  在不到30分钟的讲话中,习近平七次提到全球治理、十一次提到多边主义。

  习近平强调,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多边主义是他今天讲话的主题。无论是在推进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进程中,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都需要通过多边主义的路径来推进。”张建平指出,作为对某些国家脱钩、断供、制裁的回应,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分裂的世界走向共同发展。

  习近平还提到,“要提倡公平公正基础上的竞争,开展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田径赛,而不是搞相互攻击、你死我活的角斗赛。”对此,张建平指出,在全球发展过程当中,国家之间、企业之间肯定存在竞争,这是正常的现象,但关键是要促进公平竞争,努力实现自我超越。

  在后疫情时代,冯仲平强调,中国可以在全球治理中有更大作为,在安全治理、气候治理、经济治理、金融治理等各个方面与欧洲携手合作,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机构改革方面做出贡献。

  中国将坚定落实减排承诺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再一次向人类发出了尊重自然的警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推动各国绿色低碳转型正在成为全球普遍共识。

  习近平在对话会上表示,中国将继续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已经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我们认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中国正在制定行动方案并已开始采取具体措施,确保实现既定目标。”

  习近平还指出,中国将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1月14日发布的《2020适应差距报告》中指出,各国亟需采取紧急行动,适应气温上升和气候变化加剧带来的“新的气候现实”,否则将付出极大的代价。当前,仅发展中国家的年度适应成本就高达约700亿美元;2030年这一数字将升至1400亿至3000亿美元,2050年将达到2800亿至5000亿美元。

  UNEP强调,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预计会遭到削弱,但对气候适应进行投资是合理的经济决策。必须加紧提升针对适应的公共和私人融资,同时加速推进适应项目的实施。

  冯仲平指出,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合作的一项重要议题。过去四年,在特朗普大搞单边主义、“美国优先”政策时,中欧高举应对气候变化的大旗。拜登上台后,气候变化可以成为让中美欧携手开展合作的议题。只要这三方能够携手合作,全球气候治理就有望取得突破。

  中国首超美国成最大外资流入国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刚刚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逆势上涨4%至1630亿美元,占全球外资的比重接近两成,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其中,高科技行业增长11%,跨境并购增长54%,主要集中在ICT和制药行业。

  张建平向本报记者分析道,今年,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的原因之一是中国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法,通过自贸试验区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另外,中国在去年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强劲的复苏势头自然吸引了外国投资者的目光。

  UNCTAD指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42%至8590亿美元,比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低谷还低30%。降幅集中在发达国家,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69%,仅为2290亿美元,是过去25年的最低水平。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外资下降仅12%,约为6160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已高达7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UNCTAD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表示,全球投资前景不容乐观,202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仍将疲软,预计投资下滑将在2021年下半年见底,2022年开始复苏。最新一波疫情导致的风险、疫苗接种计划和经济支持方案的缓慢推进、主要新兴市场脆弱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全球投资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都会继续影响2021年全球投资复苏。

  在艾德维看来,率先走出疫情阴影的中国将继续吸引外国投资者的目光。他指出,过去四年,世界经济论坛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展,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在逆境中依然坚持扩大开放的既定政策,而且在疫情暴发后签署了RCEP、完成了中欧BIT谈判。这些信号给外国投资者吃下了“定心丸”,让他们对中国的经济转型充满信心。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